作者介绍
玩家365 《旅游玩家》杂志以深度探索大马与国外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引领读者走入大城小镇。

鬼仔巷 新旧交替的时光隧道

近期,吉隆坡茨厂街与戏院街之间,多了一处让旅人打卡的热点——鬼仔巷。

 

鬼仔巷 新形象
在中央艺术坊站(Pasar Seni)B出口附近的“鬼仔巷”,其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过去每逢雨天,小孩总爱在巷弄之间嬉戏,而长辈就以“鬼仔”呼唤孩童;另一说法是过去此处有许多非法活动,是赌客、嫖客等人的活跃地区。

近期,鬼仔巷进行了一项翻新计划,对象包括附近10间店屋。在鬼仔巷的入口旁则是翻新得相当抢眼,以黄色与蓝色为主的老店屋。

鬼仔巷的入口的牌楼显得古典气息浓厚,牌楼后是一座红色栏杆的拱桥,第一幅壁画旁有个二维码,只需用手机扫描即可听到壁画背后的故事。

 

 

赏画寻宝,一大乐趣

走过“红桥”后,来到鬼仔巷的心脏地带。整洁的巷弄,墙上依次画着几幅壁画,整合着装置艺术,对于喜欢打卡的朋友,鬼仔巷可让你细细玩赏,而在巷弄两旁则可通往一些咖啡馆、甜品店等,有的计划将在不久后开业。

鬼仔巷的开放时间为早上9点至半夜12点,若在入夜前后的时分到访,将能感受鬼仔巷截然不同的氛围。

 

 

百年岁月的痕迹

过去在戏院路有一座独立式的英式建筑,它就是建于1911年的邮政局,结合马来风格与都铎风格。早期,此处扮演着与巴生港口互通讯息的角色。如今,此处经过清理与装修,开设了一家“源昌隆咖啡店”。店内大致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风格。餐厅主打各种古早味美食,消费也较为大众化。

而在警局路上则有一间建于1898年的警察锡克庙(Gurdwara Sahib Polis),原为吉隆坡警区总部旧址。古庙的入口会让人以为是警察局,同时也保留了英殖民时期的建筑风格。而这锡克庙取名为“警察”,原因是早期移民到马来西亚的锡克人,多数以警察为职业。入夜后,入口处亮起彩灯,结合内部灯光,更添几分宗教气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