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o 面,旅人说是猫城的落地签证,不吃一碗不算来过;游子说是乡愁的解药,哪怕闻香也能药到病除。如果你问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是犯瘾的时候浑身乏力、脑袋当机,情绪陷入极度焦虑状态;接着只要一句 ”老板,Kolo面一碗放红!“,就像是解咒语一般立马还魂。 这类面食更准确也容易理解叫法是“干捞面”,只是在阿公阿嬷的年代识字不多,且面档也少有招牌,口耳相传久了“哥罗面”也就被定名了。古早味的干捞面,只是面条配上叉烧、青菜,多年下来经过不同师傅的改良,到今天堪称是饮食界的百变女郎,从形状、颜色、配料到口感,任意搭配始终没有违和感。 首先面条有机器制的直、卷、宽以及手工面共四种,口感如何还关乎原料成分的比例以及烫面的时间拿捏。颜色分为红白绿,即传统原味的白面,添加叉烧油的红面或者带蔬菜绿的菠菜面。至于吃法,则依个人喜好可干或汤, 加上基本配料如叉烧、肉碎等;想要尝试不同口味还可以拌上黑醋或辣酱。 当然,以上所说还不包括个别师傅创意研发的其他搭配,比如:鱼丸、肉丸、鸡丝、海鲜、猪杂等等。如果你的算术还不错的话倒是帮我数数看,以上的原料交叉配搭会有几个不同的组合呢? 从老长辈口中零星拼凑干捞面的源头:一说是来自广东家庭,百年以前自中国南来,也带来了家乡味:自家手工擀制的面条,用滚烫热水捞过,再加猪油拌搅、摆上几片叉烧,一解舌尖上的思乡情。还有一说是源于客家风味小吃”腌面“,干拌后加入肉碎、葱花;之前在旅游深圳时曾经一尝,口感有八成相似。至于这两道私房美食,如何在千里之外合二为一,大概就是入乡随俗的最佳佐证了。 古晋干捞面档的数量不亚于台湾的珍珠奶茶铺,几乎是三步一家、五步一店。从最早的一碗5分钱不到,现在最顶级的一碗要价RM12,这一道猫城独有的地方味,始终是古晋老乡的心头好。
标签: 干捞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