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摩洛哥
一千零一色 :菲斯古城 Fes, Morroco

远处的菲斯城很美。土红色的房子密密麻麻地聚集在晨光里,房子和房子之间,几乎看不见缝隙。唯有阳光照射不到之处,阴影以细细的黑色线条刻画这座城镇,菲斯,的轮廓和皱纹。   Fez(又称Fes)在阿拉伯语有金色斧头之意。相传摩洛哥第一任君主建国时,发现此处埋藏了一把金斧头,视为吉兆而取名。 小小的麦地那老城非常古朴美丽,3平方公里大小的它,拥有全世界最古老的大学、上百座清真寺与40万居民。   这里的皮革业在一千多年前已经很旺盛,即使在走向工业化的年代,它至今仍以传承下来的古方处理皮革,用料天然,就连工人也是世袭制,世世代代承继家传行业。   找一座高塔咖啡座,登高怀远,在夜晚来临前静静享用一杯薄荷茶,看摩洛哥风格的古铜琉璃灯一盏盏地点亮街道,非常赏心悦目。  

继续阅读
沉沦在蓝色之城的传说——舍夫啥万,摩洛哥 Chefchaouen, Morocco

【这个景点有什么吸引之处?】 位于北非摩洛哥的舍夫啥万,和印度的蓝色城市久德浦尔(Jodhpur)很像,尽管房子用色相近近,建筑格局也类似,比起后者环境的凌乱,舍夫啥万却是如此踏实澄静,深沉多了。摩洛哥许多老城都喧嚷拥挤,唯独走在舍夫啥万的巷子时感到无比宁静,如此强烈的对比,一时让人错觉以为到了另一个国度。 蓝色是当地的主色调,比起浅蓝色的天空更引人瞩目。除了蓝色墙壁,人们将地板、台阶、窗台、花架、门栏、花盆等都粉刷上各个色调的蓝色,勾勒出一片蓝色地带。有人说,蓝色有降温作用(这和印度久德浦尔的用意相似);也有人说是为了宗教而漆上的;也有另一说法是防蚊作用。 蓝色之城的喵星人 在舍夫啥万的明信片中,不难发现影像中基本上都不会出现“人影”,这也清楚说明当地人不喜欢照相或被拍,于是明信片的主角往往就是当地的猫。舍夫啥万房子门前、窗台上、转角处、巷子里、台阶上……你都会发现到处游荡或悠闲自得的猫影,猫儿都有漂亮的毛发,几乎不畏惧人和镜头,不躲闪也不应声,任君拍摄。 你不可不知的舍夫沙万 16世纪时期有过短暂的辉煌,成为一个独立王国,但不到100年就被摩洛哥打败,成了摩洛哥北部版图的一部分。19世纪时,还成了穆斯林宗教极端主义的中心,1920年被西班牙占领前,是完全不对外开放的。 地理:舍夫沙万坐落在摩洛哥北部里夫山脉中,海拔600公尺,属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和。分为老城(Medina)和新城,通用西班牙语,法语为官方语言。同时也采用阿拉伯语和英语。 交通:距离最近的大城Tetouan约65公里,距离最近的国际机场丹吉尔机场121公里。主要的巴士运营商为CTM公司,巴士站距离老城2公里。著名旅游城市菲兹(Fez)每天有4班汽车往返舍夫沙万,行程4小时15分钟。 住宿:舍夫沙万有各式旅馆,从青年旅馆床位到别墅改建的精品旅馆都有,但物价较摩洛哥其他城市略高。 特别注意:将镜头对准当地人可能会招来斥责甚至纠纷,拍摄前一定要征得对方同意。

继续阅读
因为三毛,所以有了撒哈拉的故事 Sahara, Morocco

因为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让许多人对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有着无边遐想。那个荒凉沙漠似乎成了一个目标,一个人生中必游的地方。来到摩洛哥,岂能不走进撒哈拉沙漠来一趟探险之旅! 我们的撒哈拉之旅从进入荒漠山区后正式开始,那也是我们来到摩洛哥的第4天。 我们的司机莫罕默那天早上就穿了摩洛哥长袍,娴熟地将头巾缠绕在头上,自豪地说,他是来自这个地区的,他要回家去! 莫罕默快速驾驶着,而在我们车上窗外是一片干旱荒漠,周围没有建筑、没有路,所以无论你怎么走都是路,撒哈拉漠地之旅正式开始….. 这是经历了亿万年形成的化石,却在撒哈拉一带非常常见。 难以想象这是一个湖泊——已经干枯的Iriqui湖。莫罕默说在潮湿的季节,车子就无法进入这一区。 Chagaga沙漠的颜色比较淡,纯沙丘的部分不集中,所以没有浩瀚无边的沙丘,但是这里的地形和生长的植物,别有一番特色。这柔软的沙地,一点都不好走,每一步都会陷入沙里。我在沙漠醒来的第二天发现沙丘上的夜晚行走过的动物脚印,不太深陷的印记,沙漠像是被点上小波点,形成美丽图案。 我们第一个沙漠营地,是用撒哈拉的土建盖的柏柏人传统房子,他们用大片的地毯铺盖满房子,连门也是用毯子作的,其功用是御寒。当然,这个沙漠之夜有满天宽阔美丽星斗,可是不是想象中的浪漫,大家躲在厚厚的棉被里,冷得不敢翻身。 其实沙漠不是大家想象中大片浩瀚如海的沙丘,撒哈拉分各式不同的地形,有高地、山丘、土地、石沙、细沙、而且许多地方还长着沙地植物,植物也分各类型,有高灌木、低灌木、仙人掌等,都是生命力特强的种类。 离开Chagaga后,我们来到此南部沙漠最后的沙漠城镇。城镇有一片绿洲种植枣树,市区里有大大小小的旅社和商店,结构和规划相当整齐。 离开南区往北部城市Quazaza前进,一开始虽然还是沙漠地形人烟稀落,但后来就越来越多的绿洲村落,原来这是古代前往马里的贸易之路,自然就成为人类的聚集点。 到下一个沙漠途中经过的大峡谷Les gorges de Dades,在此我们稍作休息。这一段峡谷1公里长,莫哈马要我们下车步行,可是拍摄峡谷。在峡谷的入口处有一片绿洲,河水潺潺的流着,生命总是跟水联系在一起,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可是,冬天并没有让我们觉得这段步行多么自在,尽管抬头的峡谷上方是大片阳光和蓝天,谷底里吹起风,寒意刺骨!我们只想快速地逃离此谷,走得尽是匆匆太匆匆! 撒哈拉沙漠特别是因为地形丰富,而且一路上保有许多古老土城,许多土城经过长年风蚀和风化,已非原貌。但也有许多被修复,公开给游客参观,需要付费进入。 那个傍晚,我们两辆四轮驱动车来到撒哈拉沙漠的美如卡Merzoug沙漠,大家分头坐上了7只骆驼朝着沙丘前进,我们也要铺成我们的撒哈拉故事,个个充满着期待,想象着骑在骆驼上的我们将会是多么“三毛”,一场传奇的沙漠探险之旅即将展开! 一个小时的路程,骆驼一步一步,我们在高高的骆驼上有点像悬在空中,摇摇晃晃,双手不但要抓紧,保持身体平衡,还得单手摄影,真不踏实。 终于到达著名的沙丘地Erg Chebbi沙丘,她的地形优美,色泽鲜艳,那些赋予撒哈拉生命的沙,在不同的光线,不同的角度,造就了不同的沙漠。它时而像舞动的丝绸,时而像流动的溪流。特别是在落日时分,绵延无际、起起伏伏的沙丘,从金黄色转变成橘红,煞是好看! 回程依然得骑在骆驼上,摇摇晃晃的60分钟回程,我们眼看天色已黑,心里都着急起来,可是骆驼保持一副慢条斯理的前进速度,加上那硬蹦蹦骑座让屁股快开花了,我们个个暗叫不妙! 总而言之,骆驼一点都不好骑,三毛才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摩洛哥- 撒哈拉沙漠 Merzouga沙丘 摩洛哥是非洲北部最西部的国家,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南边撒哈拉大沙漠。这是个奇特的国家,雪山与海洋、沙漠与绿洲、古老与现代共存并交错。阿拉伯,非洲与欧洲文明相映成趣。 撒哈拉总面积约900万平方公里,共跨越非洲 10个国家,由西向东分别是:毛利达尼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亚、利比亚、埃及、苏丹、查德、尼日、马里。目前大约有150万人口居住在这片宽阔干旱的地区。主要的种族是沙漠游牧民族-蓝族和黑人。撒哈拉大沙漠的沙漠种类很多,颜色也不同,境内1/4的土地时高山,还有石头沙漠、石沙沙漠、仙人掌沙漠和沙丘。撒哈拉沙漠的降雨量特别少,有些地方几年不下一滴雨,风沙随季节而变化,冬天风沙小,反而春天风沙大。 Merzouga大沙丘,离阿尔及利亚(Algeria)的边境只有30km。那是一片沙的海洋,在风沙和阳光下,沙漠呈现出截然不同姿态,时而暴躁,时而温顺。沙丘的形状和颜色也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

继续阅读
我们都不是三毛 摩洛哥撒哈拉沙漠

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让许多人对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有着无边的遐想。那个荒凉的沙漠似乎变成了一个目标,一个人生中必游的一个地方。来到摩洛哥,那就走进撒哈拉沙漠来一趟沙漠探险之旅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