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八世纪,这里的居民开始把房子漆成白色。一家随着一家,像无法免疫的传染病。我问满头银发的老先生可有特别原因,他笑容可掬地回答:没什么,就是喜欢白。 我一怔,马上折服于如此简洁又专横的答复。 这是我在挪威最难忘的小故事。 47号公路的温情小巴 维京人的故事听多了,让我神经兮兮地做了一个假设–拥有海盗背景及探险精神的挪威人,可能比任何一个北欧族群还要危险。在挪威的一周,我发现挪威人和芬兰人的个性很相像。他们爱惜大自然,珍惜私人空间,彼此客气地留点距离,需要长时间深交才能成为可靠的朋友。 第一次感受挪威人的友善,却是在南部的卡姆岛(Karmøy)。岛上居民热情好客,像春天温暖的风。那时,已经是旅程的尾端了。这样也好,像一部电影有一个美丽结局,再悲情也心满意足。 我的目的地是卡姆岛最南端的白镇斯库德内斯港(Skudeneshavn)。路上,10号巴士司机问我是否要搭顺风车,这样的礼遇在物价昂贵的北欧是很难得的事。司机先生身穿海蓝色制服,太太来自泰国,非常喜欢南洋风情,听见我来自东南亚特别高兴。 巴士走在47号沿海公路,一路南下,接载了刚下课的中学生。看着青涩的学生们,我仿佛回到多年前,穿着白衣蓝裙,搭了公车准备回家。 下午茶时光 抵达斯库德内斯港口已是下午4点多。春天的太阳有用不完的旺盛精力,可以猜测当天的日落会在10点种以后。不急于观光的我,被一家咖啡馆吸引。咖啡馆那么小,那么陈旧,那么杂乱,聊天的声音却又那么亲切。 站在门外已经被热烈欢迎,我一时分不清谁是客是主。银发老先生请我喝咖啡和挪威窝夫(waffle),大婶给我递来果酱餐巾,路过的居民都纷纷停下脚步和我闲聊。 很奇怪,我虽然像一只关在园里的珍奇动物,任由好奇的人参观,但是却没有一丝不舒服的感觉。反而,我因此汇集了许多小故事。 比如说,窝夫在挪威是典型的下午茶点心。银发老先生是咖啡店老板,是21年的老字号,窝夫和果酱远近驰名。比如说,老先生为窝夫特制天然大黄茎 (rhubarb)果酱,从采摘到制作都亲力而为。果酱呈淡橘色,带着一股清香,让我贪婪地吃了一口又一口。 我成了村里的一份子 渔村很小,每一个人都彼此熟悉。我问年轻人都往城市去的心态会不会造成渔村荒芜。他们呵呵笑说不担心,大家对这个小渔村有莫名的感情。 坐在角落头戴鸭舌帽、颈挂老花眼镜的老先生表示,他与家人已离开渔村多年,至今仍然每周三千里迢迢赶回来见老邻居们。 「一周没吃老先生的窝夫就会混身不自在」,身穿蓝色细麻裙子的大婶说。 「我每年都会和太太回乡度假」,奥斯陆大学的数学讲师表示。 老先生让我翻阅15年前的摄影集。连老先生都惊讶,我仿佛是村里的一份子,不只看见了熟悉景色,还能把熟悉的面孔一一认出来。虽然,那些脸孔都年轻许多。 幸福感的白色渔村 渔村位于卡姆岛最南端,十八世纪捕鱼业繁荣,村民建了125间房子和水手村舍。也不知哪一家开始,居民把房子漆成白色,很快变成渔村的风俗。两百多年的老房子维护得很好,是挪威保存最完好的小镇之一。 漆上白色的老房子,在蓝天白云的配搭下,整洁美观。我问银发老先生可有特别原因,他笑容可掬地回答:「没什么,就是喜欢白。」我折服于如此纯粹的答复。喜欢就是喜欢,不用任何理由。老先生也表示,近年来新建的房子已不再坚持白色,红色和绿色的油漆比白色廉价许多,也更容易维护。 走在小村子里,一路上都是身穿工作服、满心欢喜整理家居的居民。他们不在乎油漆沾到裤子上,或泥土弄脏双手。 我相信这白鎮如此美丽,全因为那是自己动手的劳作,不借他人之力。每天浇水除草,亲手呵护家园,每天把值得回味的事细想一遍。生活就不再是花开花谢般简单,而是自那份呵护的情怀中,培育着幸福感。
芬兰百分之七十的土地都是森林,他们因拥有大片森林而引以为傲,而且芬兰人人都是大自然的热爱者。每到夏秋两季,芬兰森林就像上天恩赐的礼物般长满野果蘑菇。此时,芬兰人往往都会约亲朋好友,一家大小穿上所谓的“森林装束”浩浩荡荡走进森林摘野菇。 摘野菇之季 我一抵达芬兰,正碰上摘野菇的季节,刚好学生会也主办了摘野菇活动,我又岂能错过如此盛事呢!我从早上就祈求当天天气晴朗,摘野菇的装束很简单,只需要一个篮子和蘑菇刀,穿上防滑鞋子就可以出发了。 芬兰森林逾有7000种野菇,当中只有2000种可食用,所以一不小心就会误食而中毒。因此芬兰人从小就跟长辈学习如何分辨可食用的菇菌,摘野菇那天,芬兰学生都自由活动,他们的目标是健康有益的珍贵菇菌。而我这种第一次摘野菇的人,只好紧紧跟着有专业知识的领队,目标相比起来简单很多,就是摘些可食用的菇类。 小时候画蘑菇,我都会画个伞状模样,上面彩红色带白色斑点。但这天看见的野菇,倒不是全部都是伞状的,有些像图钉,有些平顶。野菇上层的颜色更是丰富极了,橙色、紫色、褐色、黄色、黑色、白色…颜色越鲜艳就越不能食用。下层则有三种类型:鳃状(gills)、毛孔状(pores)及齿状(tooth),而通常毛孔状的食用可能性比较大。 深入蘑菇森林 芬兰因为气候关系,森林的颜色特别翠绿,一面欣赏森林的魔幻颜色,一面照相留念,一面留意脚下是否长有蘑菇,再一面小心地完好割下。一心多用下,时间怎能不飞快流逝?一下子,两个小时已经过去。 但是,仅仅两个小时能观察学习的事就已经太多了。像刚开始时只会留意色泽艳丽的菇类,后来渐渐地就学会了珍惜外貌色彩不扬的菇类。学习芬兰人如何保护森林,如何割採菇类而不破坏自然生态。芬兰长辈都鼓励孩子们接触森林,再适量地从森林採取自然资源。 最后领队集合大家,把我们的野菇都细心检查及分类,然后和大家分享野菇家族名称,教我清理和煮食方法。经过两小时的亲身经历,不难发觉野菇其实很相似且难以辨认,书籍上的照片和真实的野菇长相也有差异,因此一不小心就会误食而慢性中毒。 芬兰人谈蘑菇 芬兰人的想法是:只把可以吃的带走。因此,摘下来的野菇在离开森林前即时检查分类,把泥巴清理,不好的部分切除。原来蘑菇不用水洗,只需把表层粘稠的表皮撕掉,蘑菇就很干净了,沾了水反而更难清理。有些野菇可以即採即吃,有些必须水煮10分钟,而我摘的都是可以直接干炒的菇类,在不近期食用的蘑菇就必须风干以便收藏。 芬兰人吃野菇的方法很简单,把清理干净的菇类切片然后小火干炒,新鲜的菇会炒出水份。等水份干了后,加上牛油炒蒜米即可,也可以加上奶油做蘑菇汤。 芬兰朋友告诉我,今年的雨量比往年少,森林里的蘑菇和野果不比往年多。既是如此,森林边缘还是长满大大小小的菇类。我真好奇雨量多时又是怎样的光景呢? 如果你想有个另类的芬兰之旅,又苦无领队,不妨考虑参与芬兰农场的摘野果野菇活动。距離首都赫尔辛基(Helsinki)约1小时车程的Kattila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