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雪山
拍出雪山的柔情

逆光造就剪影 阴暗突显神秘 拍摄日出日落时,剪影是难以割舍的元素,更是广泛运用的构图手法之一。 不过,并非只在日出日落时才能拍剪影。 只要懂得采光与测光的原理。 我们就可以通过控制曝光营造心目中的剪影。 剪影,可以是画面主题的点缀,也可独自成为画面的主题。 如果你正思索如何增加画面的神秘感, 那么,剪影会是理想的选择。 在亮丽画面的背后,往往会有一个“神秘使者”,衬托她的优美。 若想保留前景的线条与形状,可尝试勿过于靠近前景,以保留较大的景深。200mm、f/6.3、1/320秒、ISO 100   元素的结合 前景构图法可分为四部曲:观察、选择、收纳、处理。 既然收纳前景,就不该只是机械式的收纳。 何不思考该作何处理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用? 采用低角度仰摄,让模糊的前景高于后方雪山,点缀天空。180mm、f/6.3、1/320秒、ISO 100   前景的处理 为了柔化雪山,我以圆形的花团作为前景,并让前景失焦。 处理失焦程度时,分别采用了中度和高度失焦。 前者以朦胧的花团衬托雪山, 后者则以花团包围雪山,形成框景。 进一步靠近前景,并以模糊的花团围绕雪山,营造框景。300mm、f/6.3、1/400秒、ISO 100   实拍攻略: 控制景深 3 大要素:光圈、焦距、摄距 如何营造前景模糊效果? 以花卉为前景,背景为雪山时,将对焦点锁定在雪山,就为前景模糊创造了第一条件。 如何得到最模糊的前景? 善用手上的镜头,以最大光圈+最长焦距+镜头紧贴前景,即能得到最模糊的效果(对焦点仍锁定在背景) 将镜头紧贴花丛,营造极模糊的前景之余,使雪山在花团的遮挡下显得较为朦胧。300mm、f/6.3、1/400秒、ISO 100   你不可不知: 1.采用AF-S或One Shot单点锁定对焦。 2.锁定背景后,构图时只可上下左右平移,勿前后移动。 3.采用中望远镜头(85mm)以上者为佳。  

继续阅读
走,看雪山去!

抵达Ghorepani已经是下午4点半,登记房间后本想先洗个澡再跟大家紧靠在火炉边取暖,但热水早已经被人用完了,我只好乖乖地回到火炉边待到7点晚餐时间。

继续阅读
穿越高原的火车

终于登上纽西兰阿尔卑斯列车-风光号(Tranzalpine),因为一早就听说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火车路线之一,几年前计划好的纽西兰之旅因为911事件而取消。所以,当我终于可以如愿来到纽西兰并登上阿尔卑斯列车,我前一晚还有些亢奋迟迟无法入眠呢!

继续阅读
走一段和雪山say hi的路

徒步登山是我不曾想过的旅行方式,这根本不是我那杯茶嘛!如果不是因为工作需要,我想这辈子都不会动这个念头!机缘巧合下,我来到了尼泊尔的博卡拉,踏上了和雪山say hi的旅程。 虽然我在城市里生活了好几年,不过我还不算是个被宠坏的城市人。我依然时常走路,甚至周末逛街一整天也不喊累。尽管如此,我还是害怕自己不能完成和带领团友们完成徒步之旅。 出发前,每个人都告诉我那条徒步路线轻松简易,半信半疑的我就这样走上山。第一天,我们就遇上了倾盆大雨,每个人都走得很狼狈。雨后的山间温度很低,吃饱了就躲进被窝睡觉。 第二天睡醒,拉开窗帘就看见晨曦下的鱼尾峰。天啊!好靠近鱼尾峰的感觉!为了更靠近雪山,我决定拼了。天气晴朗仿佛是好预兆,走走停停一个上午,走过乡间的小路很棒呢!不过,吃过愉快的午餐后,登山领队即告知对面的山头就是我们要夜宿的地方。 对面的山头!我们是自讨苦吃吗?距离那座山头还需要走大约4个小时,我们只能往前走,仿佛后无退路。第一次,我不能给自己留退路,只能坚定地往前走,直到目的地。背包的重量渐渐地成为负担,每一步都好沉重。原本充满雄心壮志的我好想举白旗投降啊! 每一天徒步6至8个小时,从这座山走到那座山是每日必需完成的功课。每一天的徒步都是自己与自己的角力赛,懦弱的自己偶尔会出现,坚强的自己也不时给予力量。不过,与团友们朝夕相对嘻哈笑闹,走着走着就变得没那么痛苦。脚步变轻了,脑袋也放空了,群山环绕让我感受到自己的渺小。第一次在旅途中,我的脑海是完全放空的,思绪异常清晰,至少出发前的紊乱思绪得以好好地整理。 多次问自己为什么要徒步登山,不过又极为庆幸自己走在山里,登上了潘山欣赏日出和雪山景色。如果你问我,这段旅程辛苦吗?我的答案是辛苦的! 可是,离开山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会乐此不疲地一次又一次走进山里。除了壮丽的喜马拉雅山麓,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片刻的平静,好好地沉淀自己。正如NEVER ENDING PEACE AND LOVE这句话,完美地诠释了这趟旅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