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把生活当游戏, 把摄影当把戏, 把旅游当儿戏, 用多多任性少少冲动游走地球。

克拉科夫–最沉重的旅程

18

克拉科夫(Krakow)给我很奇特的感觉。它温暖,住起来舒适;它丰富,困不住想探索的心情;它亦煽情,让人毫无由来地激动和感恩。总之,连感情都特别丰富起来。一路走到这里,旅行已不限于喝喝咖啡的度假心情,短短数日,不敢说有些见解,但关于人类与文明,无可否认它提供了一个自我反省的体会。

 

9

复杂的感觉

我自认不是一个爱逛博物院、美术馆、有深度的旅人。但有关波兰这个国家的旅途记忆,纳粹营占据了绝大部分。不止巨大,而且深刻。

一次同学聚会,说起二战,来自各国的同学各有说辞。一个同学说德国人屠杀犹太族太残忍;另一个表示波兰人这些帮凶也不见得有多高尚;有人说犹太族太自我、不敢言怒、不愿牺牲小我,所以最终任人鱼肉;另一个说不会抗议的族群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问题。

人各有立场和道理。而我踏进犹太集中营,就有这样复杂的感觉。

8

Arbeit macht frei劳动最终的自由

乘了两小时的火车,再步行15分钟,才走到闻名世界的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营。买票入门,集合,领队分配耳机,观光客虽多,一切却显得井井有条,仿佛深具德国人特有管理制度和纪律的影响。

15

眼前是一座有如青青校园的村庄,一排排异常整齐的红砖屋,一旁种着白桦树,每栋房子上标示着号码牌。对集中营最早的印象都来自电影,为此我深感讶异。因为,它比我想象中恬静和平许多。

黑色大门上写着曾经被窃的口号 – 劳动带来自由(Arbeit macht frei)。其中上下颠倒的B说明了它曾经是一个黑色笑话,刻意雕塑着犹太是懒惰的民族;它也曾是一个谎言,劳动带来的自由竟是死亡。

10

不堪回首的历史

走在碎石路上,摸着粗糙的墙,然后穿过黑色带倒刺的围篱,那些不堪回首的历史,比任何一部电影都要活生活色。走道上都是身穿线条纹困犯照片。在这里,困犯被德军标上号码,档案却保留完整。墙上一个德国将军写着:犹太是一个必须全灭亡的民族。我不明白的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促使要一个民族灭亡的信念?

展览厅里展示着被剪下来的头发,穿破的鞋子衣物,充公的杂物,就可以想像多少人被处决。最让人动容的是如山的行李箱。当年的犹太人一定以为只要劳动就有重获自由的一天,于是纷纷在箱子上写上名字以便认领。可是,谁也没有领回过自己的财物。他们不是病死饿死,就是被当成人体实验,或被集体处决。

 

13

随后我们乘小巴前往Birkenau,一个环境更荒凉、恶劣、简陋的集中营。一条铁路直接通向集中营门口,它被营里的人称为一条不归路。有人在铁路旁留下小石子,上面写着简单的字句。虽然看不懂,却也明白那是祝福语。

19

一个老先生跟我小声说,很多纪念馆只站在某一方的角度,很多事情都没办法很中肯地表达。波兰身为当事者,却以中立者的态度办展览,奧斯威辛集中营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我想问老先生,这些展览有用吗?人们反省了多少?当年狭小到容不下一个民族的世界,究竟宽容了多少?为何远方还有战火不断?

 

16

想起安妮•弗兰克

回程的路上,天色灰暗,据说这里的天气很少晴朗过。火车上的气氛很沉重,回程的两小时,没有人笑得出来。我紧紧地抱着自己的背包,异常珍惜。因为,我想起了安妮日记。

小安妮这样描述:「我们穿上好多衣裳,好像要去北极似的。出发前我闷得要死,可是谁都不厌其烦。像我们这种处境的犹太人,谁都不会梦想拎着一个衣箱出门,能做的就是多穿些衣服在身上。」

 

虽然幸存的仅有安妮日记,但我却可以想象,当时很多很多的安妮,抱着对未来的恐惧和期望踏进集中营,至死也没有机会提皮箱旅行。

波兰刚进入秋天,为免夜晚温差大而着凉,我的背包还随身多备一件薄外套。此时,我多么庆幸自己有带行李旅行的自由。

17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