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午睡醒来,换上短裤小背心,等着老爸带我出行去,目的地永远只有一个,那是老古晋唤做“公园”的地方。严格说来,位处古晋市中心的这一边绿地,在布洛克时代原是华人墓园,一旁建有砂拉越博物院和水族馆,是当年周末出游、家聚天伦的首选。
砂拉越博物院内馆藏丰富,多年以前就被冠名为东南亚第一馆。从来都不曾想过原来自家门前就有座享誉国际的旅游之最,只知道当年馆内大猩猩和杀人鲸的骨骸标本永远能紧紧抓住我的目光。在正式入学之前,这里成了我的启蒙课堂,从镜橱中的飞禽走兽、到展厅里的古董文物,无论生态还是民俗,都打开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和想象。
博物馆后方的水族馆是小孩的另一个快乐天堂,在两幢建筑之间的小丛中有块大石头,上面落了一个伏躺着的人形,妈妈说那是个爱撒谎的孩子,被雷公处罚给劈在石上,小小年纪的我心里清楚谁没撒过谎,于是每一次都会想办法绕道而行,避免被雷公盯上。近至几年前,才知道那人像石雕(Batu Bergambar)是出土文物的仿制品,原址在山都望查翁河一带,据说是千年前遗址,详情则无从考究。
水族馆里我最爱那一只长满青苔的大鳄鱼,周末假日到了,鳄鱼先生马上成了争相目睹的对象,尽管一动也不动的躺着,依然不减巨星魅力。另一处让我停下脚步久久不去的是海马一家,以及满是海洋鱼类的大鱼缸。馆中饲养的淡水、海洋鱼类和两栖动物,成了小朋友看见海洋世界的一扇窗口。
太阳逐渐偏西,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开始从室内往户外移动,奔跑穿梭在秋千、滑梯和翘翘板之间,一旁墓碑上的名字对孩子没有惊心的恐惧,反而像是天上的爷爷奶奶,在守护者小孙子一般的自在。 公园里还有个园亭表演厅,当年警察铜乐队是固定的表演单位,不远处的八角亭则是吃红豆挫冰的好所在,一家老小周末出游在这休闲公园里各取所好,亲子同乐。
1991年,游戏设施拆迁让位给今天立在中央位置的英雄纪念碑;今年6月,水族馆永远闭馆了,据说将改建成饮食中心;刚过去的10月23日,砂拉越博物馆也开始休馆整修,重新开放那是2020年的事了。
那是一个回不去的年代,而我有幸参与了。